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他不愧为包公第33代世孙
通讯员 方君 林晓阳 本报记者 余春红

  德清县人民法院最近出炉的一份有关一名法官办案统计令人吃惊:2002年结案504件,解决争议标的1165.57万元;2003年结案640件,解决争议标的1756万元;2004年结案810件,解决争议标的1772.4万元;2005年收案结案551件,解决争议标的1751.94万元;2006年结案414件,解决争议标的1359.44万元……计算下来,年均结案五百多件。这就是该院法官包淳林近几年来办案情况的数字化写照。
  包淳林是包拯第33代世孙。今年52岁的他用这些饱含辛劳和汗水的数字证明了自己28年来的追求:不辱“包公后代”这一名声,做一名正直、勤奋、善良的好法官。

  憨厚老汉执意磕头致谢
  作为包公后代,“包青天”一直是包淳林崇拜的偶像。小时候,包淳林就常想,“我要能做一位像包青天一样的法官,铁面无私地为老百姓断案,那该多好啊!”这个梦想在1980年成了现实。离开部队的包淳林如愿进了德清法院,成为一名法官。
  他从书记员干起,一直干到庭长。2002年,从行政庭庭长位置上退下来的包淳林,又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找到了新天地。当时,法院在交警大队派驻了交通事故审判合议庭。老包听说那里缺人手,就主动请缨去该庭办案。从此他又一头扎进了该领域的审判,化解矛盾,平息纠纷。
  2003年6月,在德清打工的湖北农民丁国雄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严重伤残。丁国雄的父母都是文盲,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身在异乡的两位老人一筹莫展,心急如焚。得知情况后,包淳林主动找到丁国雄的父亲,他向丁父详细地介绍案发经过、对方当事人基本情况、法院已采取的措施、当事人需要提供的材料、办案流程等等。
  从来没有接触过官司的老人还是一头雾水,为此,包淳林又联系法律援助中心为丁家人提供法律援助。经过大量的调解工作,肇事方终于同意一次性赔偿十九万余元。
  但肇事方半途又改变了主意,以无力赔偿为由,要求分期付款。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惹火了包淳林。他先是严厉批评,后又耐心地劝说他们做人要将心比心。3天后,肇事方一分不少地将赔偿款送到了丁父手上。
  丁国雄的伤情不适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此,包淳林为父子俩联系车辆,专程送他们回湖北老家。
  临行前,丁父这位憨厚的湖北老汉找到包淳林,执意要磕头致谢。
  包淳林一把扶住老汉。“公正无私地执法和有情有义地执法,都是当事人需要的,我只是做了法官该做的工作。”包淳林说。

  大小年夜奔忙调解
  交通事故案件闹到法院的,往往是一方非死即伤,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冲突很大。不过了解包淳林的人都知道,案子到了他手上,十有八九会有圆满的结果——其中的秘诀就是调解。近六年来,老包审结的案件中超过九成是调解结案并自动履行的。不过,调解的确是门费神费力的“艺术”。
  2005年年底的一天,德清县筏头乡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名摩托车驾驶员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德清法院交通事故合议庭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召集当事人进行多次调解,始终因双方要求差距过大而僵持不下。
  当年农历大年二十九晚上,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纠集了几十名村民手持刀具棍棒准备前往肇事司机家“教训”肇事司机。包淳林一听到消息,马上电话联系死者家属,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安抚,告诫死者家属不要失去理智而酿成新的不幸,又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办公室,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再次进行调解。
  包淳林的耐心和坚持终于让双方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大年三十下午5点,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死者家属当场拿到了全部赔偿款。

  “法官要在每一件小事上为老百姓着想”
  老包办的案件不仅结果喜人,而且速度也很快,平均办案周期不超过半个月,一天开庭三四次是常有的事。他说,快速处理好案件,既能避免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激化和扩大,也能更好地告慰死伤者和他们的家属。
  “用心调解”,这是许多案件当事人对包淳林做调解工作的评价。包淳林常常说,法官要在每一件小事上为老百姓着想,使他们省事、省心、省钱,调解就是好办法。在老包看来,“细小的地方能看出大名堂来”,发现这些“细小的地方”就需要用心,法官用心调解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的效果。
   当然,调解还需要耐心和热情,包淳林就是这样感动了好多人。当事人一进办公室,老包就会递上热茶;招呼他们落座后,他就送上材料并用通俗的语言开始解读。日复一日,包淳林始终如一。有人也问过他,这样做有没有厌烦过。包淳林回答:“作为法官,多一分热情,多一分真诚,就意味着多向当事人洒一缕阳光,也就意味着案子多一分圆满解决的希望。”